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八百里皖江,安徽芜湖这座千年商埠早已在汽笛声与引擎轰鸣中焕发新生。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芜湖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构建起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长江之畔,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这条被誉为"皖江第一隧"的过江通道将两岸通行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5分钟,成为继三座跨江大桥之后又一重大交通突破。"隧道不仅改变了市民的出行方式,更打开了城市跨江发展的新空间。"芜湖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戴洪伟表示。从2000年长江一桥通车到如今"三桥一隧"的格局形成,芜湖的跨江交通网络日臻完善,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俯瞰芜湖港,数十台智能化龙门吊正在有序作业。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重要枢纽,这里承担着安徽省近六成集装箱运输任务,年吞吐量达162.9万标箱。"通过无人化调度系统,我们的作业效率提升了50%,人力投入减少了67%。"芜湖港务公司场桥司机腾骏介绍道。依托江海联运航线,芜湖港已与14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在内河港口发展中书写着新的篇章。
空中交通同样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芜宣机场通航四年来,已开通23条客运航线和12条全货机航线,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8.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8万吨。"我们不仅填补了皖南地区全货机运输空白,更通过G5011芜宣机场互通实现了公路与航空无缝衔接。"芜宣机场经营发展部副部长刘亮透露,机场正加快升级4E级中型机场步伐,计划2035年实现5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
铁路网络建设同样成绩斐然。京福、宁安、商合杭三条高铁在芜湖交汇,构建起通达全国的高速铁路网。"从2015年日均80趟普速列车,到如今日均368趟高铁动车组,芜湖站的运力提升了四倍多。"芜湖站副站长郎齐琦表示。与此同时,351公里高速公路织就密集路网,24个高速出入口让"市区15分钟上下高速"成为现实,芜宣高速"四改八"工程也即将全线通车。
从长江黄金水道到空中丝绸之路,从高铁动脉到高速公路网,芜湖这座曾经的"四大米市"之一,如今正以"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展现着独特魅力。立体交通网络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让这座滨江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