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废弃矿坑惊现 白骨 引恐慌 警方彻查证实实为枯木 专家呼吁公众理性看待未证实信息

芜湖新闻网2025-08-27 10:56:0645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一处废弃矿坑因市民发现疑似"白色骨架状物体"引发社会关注,经当地警方与蓝天救援队历时三天的专业探测,最终确认该物体实为长期浸泡水中的枯树干,这场牵动市民神经的"白骨疑云"就此真相大白。

1.png

  事件起源于8月8日,和县帆船爱好者马女士在该矿坑划船时不慎将防水袋包裹的手机落入水中。由于矿坑水域深邃,平均深度达50米,最深处甚至超过80米,初次打捞未果。次日,马女士的男友携带专业潜水设备尝试打捞,在潜水过程中隐约观察到水底有白色骨架状物体,受惊上岸后将这一发现告知了在场游客。巧合的是,有游客联想到数年前当地曾发生游泳者失联事件,随即向芜湖警方报案。

  接到报警后,镜湖公安分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联合芜湖蓝天救援队组成联合工作组。救援队出动配备高清摄像头的水下机器人,对报警人指认区域展开地毯式搜索。据参与行动的蓝天救援队技术负责人介绍,矿坑水下能见度不足2米,加之复杂的水下地形,给探测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经过连续72小时的不间断作业,救援人员最终在目标区域发现数段腐烂的树干——这些长期浸泡的树木外皮完全脱落,裸露的白色木质部在昏暗水环境中确实容易产生视觉误判。

  "从专业法医视角看,人体骨骼与树木纹理存在本质区别。"参与鉴定的 forensic 专家表示,"但普通人在紧张情绪和水下视线受阻的情况下,确实可能产生误判。"警方调查显示,该矿坑自2018年停产后处于封闭管理状态,近五年未有人员失踪报案记录,彻底排除了刑事案件可能性。

  镜湖警方新闻发言人强调,此次事件反映出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值得肯定,但也提醒市民面对未经证实的信息应保持理性。目前,相关部门已在矿坑周边增设警示标识,并计划对该区域实施更严格的安全管控。据统计,今年1-8月芜湖市共处置类似误报警情17起,其中14起经查证均属自然物体或人为废弃物引发的误会。

  这场乌龙事件虽已平息,却引发社会各界对废弃矿坑安全管理的新思考。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教授指出,全国现存废弃矿坑超10万处,建议建立"一坑一档"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遥感监测、智能围栏等技术手段防范安全隐患。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将结合本次事件教训,于年内启动全市废弃矿地安全评估专项行动。